曙海教學優勢
本課程以項目實現為導向,面向企事業項目實際需要,秉承二十一年積累的教學品質,老師將會與您分享設計的全流程以及工具的綜合使用經驗、技巧。線上/線下/上門皆可,課程可定制,熱線:4008699035。
曙海培訓的課程培養了大批受企業歡迎的工程師。曙海培訓的課程在業內有著響亮的知名度。大批企業和曙海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合作企業30萬+。
模塊一:架構篇—5G物聯網端到端組網架構及設備
本模塊主要介紹5G物聯網無線、傳輸、核心網、平臺端到端組網架構。
1.?5G網絡的體系架構及系統組成
1.1?5G網絡的總體架構及組成要素
1.1.1?5G網絡的標準體系架構及組成
1.1.2?5G NR標準體系架構介紹
1.1.2.1?5G接入網—NG-RAN標準架構
1.1.2.2?5G基站—gNB:NR Node B(NR基站)
1.1.2.3?gNB的內部架構和工作原理
1.1.2.4?CU-DU分離架構
1.1.3?5G無線接入網參考接口
1.1.3.1?5G?NR空口-Uu接口介紹
1.1.3.2?AAU與DU接口-CPRI/eCPRI接口
1.1.3.3?DU與CU接口-F1接口
1.1.3.4?CU與5G核心網接口-NG接口
1.1.3.5?gNB之間接口-Xn接口
1.1.4?5G核心網主要網元設備介紹
1.1.4.1?AMF: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
1.1.4.2?UPF:用戶平面功能
1.1.4.3?AUSF:鑒權服務器功能
1.1.4.4?SMF:會話管理功能
1.1.4.5?PCF:策略控制功能
1.1.4.6?UDM:統一數據管理
1.2?5G?NSA與SA標準架構介紹
1.2.1?5G?NSA標準架構介紹
1.2.2?5G?SA標準架構介紹
1.3?5G無線接入網RAN的組網方案
1.3.1?5G無線接入網RAN的三級架構
1.3.1.1?AAU:有源天線處理單元
1.3.1.2?DU:分布式單元
1.3.1.3?CU:集中式單元
1.3.2?CU-DU分離架構
1.3.3?CU-DU一體化架構
1.4?5G核心網云互聯架構組網方案
1.4.1?New Core云互聯
1.4.2?New Core與MEC(移動邊緣計算)間云互聯
1.4.3?MEC之間邊緣云互聯
2.?5G硬件設備性能及組網特性
2.1?5G基站性能指標
2.2?5G基站組網特性
2.3?5G核心網硬件設備性能
2.4?5G核心網組網特性
3.?5G物聯網面向行業應用的體系構架及網絡組成(垂直分層)
3.1?5G物聯網面向行業應用的分層體系架構(垂直分層)
3.1.1?5G終端層—物聯網感知層
3.1.2?5G網絡層—物聯網網絡層
3.1.3?5G平臺層—物聯網平臺層
3.1.4?5G應用層—物聯網應用層
3.2?5G網絡各層組成與功能
3.2.1?5G終端層組成與功能
3.2.1.1?5G終端層組成
3.2.1.2?5G終端層功能
3.2.2?5G網絡層組成與功能
3.2.2.1?5G網絡層組成
3.2.2.2?5G網絡層功能
3.2.3?5G平臺層組成與功能(物聯網平臺、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
3.2.3.1?5G平臺層組成:5G物聯網平臺、5G計算處理和數據分析層
3.2.3.2?5G平臺層功能
3.2.4?5G應用層組成與功能
4.?5G物聯網端到端的系統構成及組網架構(水平分割)
4.1?5G物聯網端到端系統架構總體描述(水平分割)
4.1.1?5G物聯網端到端系統組成(5G物聯網終端、芯片與模組,5G無線接入網、5G核心網、5G物聯網平臺、5G應用開發平臺、5G應用服務器等)
4.1.2?5G物聯網主要網元設備概述
4.2?5G物聯網終端設備及功能
4.2.1?5G物聯網終端(行業物聯網終端、物聯網智能終端)
4.2.2?5G物聯網終端功能(數據采集:傳感器;控制與管理:微控制器、執行器等)
4.2.3?傳感器(工業傳感器、農業傳感器、3D MEMS傳感器等)
4.2.4?芯片(5G物聯網芯片)
4.2.5?模組(無線通信模組:5G模組等)
4.3?5G用戶終端及功能(5G智能手機、PC機、PAD、APP等)
4.4?5G物聯網無線接入網設備及功能(AAU、DU、CU、MEC、服務器、存儲器等)
4.5?5G物聯網核心網設備及功能(服務器、存儲器、交換機、云計算操作系統、網絡功能虛擬化軟件等)
4.6?5G物聯網平臺設備及功能(連接管理平臺、設備管理平臺、業務使能平臺;服務器、存儲器、交換機、數據庫與數據管理、通信接口等)
4.7?5G物聯網應用開發平臺及功能(第三方應用服務器、物聯網操作系統、物聯網應用軟件等)
4.8?5G物聯網應用層設備及功能(Web應用服務器、存儲器、交換機等)
4.9?5G物聯網的網絡安全設備介紹(網關設備、防火墻、網絡入侵檢測等)
5.?5G物聯網無線、傳輸、核心網、平臺端到端組網架構
5.1?5G物聯網端到端組網總體架構
5.2?5G物聯網無線網組網架構
5.3?5G物聯網傳輸網組網架構
5.4?5G物聯網核心網組網架構
5.5?5G物聯網平臺架構及組成
5.6?5G物聯網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對接
6.?5G物聯網端到端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的連接方式
6.1?5G物聯網系統各組成要素之間的連接方式概述
6.2?5G物聯網終端與5G網絡之間的連接
6.3?5G物聯網終端與物聯網平臺之間的連接
6.4?5G物聯網平臺與應用服務器之間的連接
6.5?5G物聯網終端與應用服務器之間的連接
6.6?5G物聯網終端與數據庫(大數據系統)之間的連接
6.7?5G用戶終端與應用服務器之間的連接
6.8?應用服務器與數據庫(大數據系統)之間的連接
6.9?5G用戶終端與5G物聯網終端之間的連接
7.?案例:面向電力行業應用的5G物聯網體系架構及業務流程分析
7.1?面向電力行業應用的5G網絡的分層架構
7.1.1?5G終端層(感知層)
7.1.2?5G網絡層(網絡層)
7.1.3?5G平臺層(平臺層)
7.1.4?5G應用層(應用層)
7.2?5G面向電力行業應用的業務流程分析
7.2.1?電力行業數據采集(5G終端、物聯網終端等)
7.2.2?數據傳輸(5G網絡)
7.2.3?數據分析與挖掘處理(大數據、人工智能)
7.2.4?電力行業應用
7.3?5G面向電力行業應用的場景及案例分析
7.3.1?5G電力行業應用需求分析
7.3.2?5G電力行業應用的場景
7.3.3?5G電力行業應用案例分析
7.4?5G構建新型智能電網總體解決方案
7.5?5G在電力行業的應用思路與方法
7.6?5G構建新型智能電網的市場及應用分析舉例
?
模塊二:無線網—5G無線網架構及技術原理與應用
本模塊主要介紹5G無線網架構及技術原理與應用。
8.?5G無線網網絡架構及空中接口關鍵技術
8.1?5G無線網標準架構
8.2?5G無線接口分層結構
8.2.1?物理層
8.2.2?數據鏈路層
8.2.3?RRC層
8.3?5G NR物理層原理
8.3.1?PHY層系統設計架構
8.3.2?PHY層功能
8.3.3?PHY層信道映射
8.3.4?物理層關鍵技術
8.4?L2和L3概述
8.5?MAC子層
8.5.1?MAC子層功能
8.5.2?邏輯/傳輸信道及其映射
8.5.3?資源調度
8.5.4?HARQ
8.6?RLC子層
8.6.1?RLC傳輸模式
8.6.2?RLC子層功能
8.7?PDCP子層
8.7.1?PDCP子層功能
8.8?SDAP子層
8.8.1?SDAP子層功能
8.8.2?QoS管理
8.9?RRC層介紹
8.9.1?RRC層功能
8.9.2?RRC狀態
8.10?空口資源
8.10.1?傳輸波形
8.10.2?基本時間單位
8.10.3?NR幀結構
8.10.4?Numerology
8.11?時域結構
8.11.1?自包含時隙/子幀
8.11.2?靈活時隙符號配比
8.11.3?Mini-Slo
8.12?頻域結構
8.12.1?頻率資源單位
8.12.2?頻譜利用
8.12.3?部分帶寬
8.12.4?載波聚合
8.13?空域結構
8.13.1?天線端口
8.13.2?準共址
8.14?5G幀結構和物理資源
8.14.1?5G幀結構介紹
8.14.2?5G資源單元及資源塊
?
模塊三:核心網—5G核心網架構及技術原理與應用
本模塊主要介紹5G核心網架構及技術原理與應用。
9.?5G核心網(5GC)網絡架構詳解
9.1?5G核心網(5GC)架構的類型
9.1.1?5G核心網(5GC)架構-參考點架構
9.1.2?5G核心網(5GC)架構-服務化架構(SBA)
9.2?5G核心網(5GC)服務化架構(SBA)的設計思想
9.2.1?SBA采用“服務”來設計通信網元及主要功能:以“服務調用”取代傳統的信令交流;
9.2.2?借鑒IT領域的“微服務”設計理念:將網絡功能定義為多個相對獨立可被靈活調用的服務模塊。
9.2.3?基于“微服務”的網絡功能設計
9.2.4?基于服務的新型通信接口模型
9.3?5G核心網服務化架構的特征
9.3.1?特征之一:傳統網元拆分
9.3.2?特征之二:網絡功能服務自動化管理
9.3.3?特征之三:網絡通信路徑優化
9.3.4?特征之四:網絡功能服務間的通信機制
10.?5G核心網(5GC)的關鍵技術
10.1?計算與數據分離(C/D分離)
10.2?網絡切片管理
10.3?移動性管理&會話管理
10.4?邊緣計算&業務連續性
10.5?基于流的新型QoS機制(無承載)
10.6?集中化的智能策略中心
10.7?5G網絡控制云架構
10.7.1?4G網絡控制面
10.7.1.1?網元控制功能
10.7.1.2?控制面接口協議
10.7.2?5G網絡控制云
10.7.2.1?控制與轉發分離
10.7.2.2?網絡控制功能重構
10.7.2.3?典型控制功能模塊
10.8?5G數據轉發網架構
10.8.1?移動網絡數據轉發現狀分析
10.8.1.1?當前移動數據轉發網絡架構
10.8.1.2?基于現有3GPP架構的數據轉發改進方案
10.8.2?5G網絡對數據轉發的要求
10.8.3?5G網絡數據轉發設計方案
10.8.3.1?承載與控制分離的架構
10.8.3.2?業務鏈管理與核心轉發功能的融合
10.8.3.3?基于虛擬化平臺的模塊化的業務鏈統一管理
10.8.3.4?轉發面下沉的部署方案
10.9?5G網絡核心網關鍵技術概述
10.9.1?SDN/NFV:控制轉發解耦,網絡能力開放
10.9.2?網絡切片:網絡即服務,由“一刀切”變為按需分配
10.9.3?移動邊緣計算(MEC):基站與業務深度融合,實現網絡功能邊緣化
?
模塊四:承載網—5G承載網架構及技術原理與應用
本模塊主要介紹5G承載網(SPN:切片分組網)架構及技術原理與應用。
11.?5G承載網架構及組網技術方案
11.1?5G承載網的典型架構及組成
11.1.1?5G承載網的分層架構
11.1.2?前傳AAU-DU(RRU-DU)
11.1.3?中傳DU-CU
11.1.4?回傳CU-核心網
11.2?5G多業務接入和承載端口類型
11.2.1?UNI端口類型(E1,STM-1/4/16/64,FE,GE,10GE,100GE,CPRI,eCPRI)
11.2.2?NNI端口類型(GE,10GE,25GE,100GE)
11.3?5G承載網關鍵接口與協議
11.3.1?AAU(RRU)-DU間接口—eCPRI接口
11.3.2?DU-CU間接口—NGFI接口(NGFI:下一代前傳接口)
12.?SPN的分層網絡架構與功能描述(垂直分層)
12.1?SPN網絡總體架構概述
12.2?SPN的分層網絡架構
12.2.1?切片分組層(SPL)
12.2.2?切片通道層(SCL)
12.2.3?切片傳送層(STL)
12.3?切片分組層功能描述
12.3.1?切片分組層的功能-分組數據路由處理
12.3.2?SR-TP功能及實現
12.3.3?雙向SR-TP隧道
12.3.4?面向連接與無連接管道
12.3.5?面向連接OAM
12.3.6?業務與網絡解耦
12.3.7?基于SDN實現L3VPN
12.3.8?集中式路由控制
12.4?切片通道層功能描述
12.4.1?切片通道層功能-切片以太網通道組網處理
12.4.2?端到端切片通道L1組網-SC:SPN Channel
12.4.3?以太網L1通道化交叉技術-EXC:Ethernet Cross Connect
12.4.4?SPN ChannelOAM功能-SCO:SPN Channel Overhead
12.5?切片傳送層功能描述
12.5.1?切片傳送層功能
12.5.2?切片物理層編解碼
12.5.3?DWDM光傳送處理
13.?基于SDN統一控制的SPN分層架構(垂直分層)
13.1?業務協同層
13.1.1?SDN編排器:SDN-O
13.1.2?NFV編排器:NFV-O
13.2?網絡控制層
13.2.1?超級控制器
13.2.2?域控制器(管控融合)
13.3?設備轉發層
13.3.1?接入層
13.3.2?匯聚層
13.3.3?核心層
13.3.4?骨干層
14.?SPN網絡端到端組網解決方案(水平分割)
14.1?接入層組網方案
14.2?匯聚層組網方案
14.3?核心層組網方案
14.4?骨干層組網方案
14.5?業務接入解決方案
14.5.1?邊緣云(邊緣DC)接入
14.5.2?本地云(本地DC)接入
14.5.3?中心云(中心DC)接入
14.6?SPN與PTN互聯互通實現4G/5G融合組網解決方案
?
模塊五:切片篇—5G網絡切片總體架構與實現原理
本模塊主要介紹5G網絡切片總體架構與實現原理。
15.?5G網絡端到端網絡切片技術與實現方案
15.1?網絡切片的概念與技術特征
15.1.1?網絡切片的概念及特征
15.1.2?網絡切片的功能及分類
15.2?5G網絡端到端網絡切片技術要求
15.2.1?核心網子切片技術要求
15.2.2?無線網子切片技術要求
15.2.3?傳輸網子切片技術要求
15.2.4?切片編排管理系統技術要求
15.3?5G網絡切片的端到端技術架構與實現方案
15.3.1?5G網絡切片的端到端技術架構(無線接入網、傳送網、核心網)
15.3.2?5G端到端切片的關鍵技術
15.3.2.1?接入網切片關鍵技術
15.3.2.2?承載網切片關鍵技術
15.3.2.3?核心網網絡切片關鍵技術
15.3.2.4?虛擬化技術下的網絡切片的資源管理
15.3.2.5?網絡切片按需定制的實現
15.3.3?基于虛擬化技術的5G網絡切片實現方案
15.4?5G網絡端到端切片的概念與工作流程
15.4.1?端到端網絡切片的概念和功能
15.4.2?網絡切片和PDU session、QoS的關系
15.4.3?網絡切片實例用戶面和控制面管理
15.4.4?網絡切片端到端工作流程
15.4.5?接入網和和核心網網絡切片基本功能分布
15.5?5G網絡基于端到端切片的邏輯架構分層設計
15.5.1?基礎設施層架構與設計
15.5.2?網絡功能層架構與設計
15.5.3?編排協同層架構與設計
15.5.4?業務功能層架構與設計
15.5.5?業務服務層架構與設計
16.?5G網絡切片總體架構與關鍵技術及實現原理
16.1?5G網絡切片整體架構
16.1.1?基于服務化架構的核心網支撐切片按需構建
16.1.2?靈活無線切片和統一空口架構設計適配多樣化切片場景
16.1.3?SDN化傳輸網配合多層次切片技術靈活構建傳輸切片
16.1.4?端到端切片編排管理實現模型驅動的切片運營
16.2?5G核心網切片關鍵技術及實現原理
16.2.1?核心網切片參考組網
16.2.2?切片的靈活組網
16.2.3?基于微服務的切片快速構建
16.2.4?切片的智能選擇
16.2.5?切片的能力開放
16.2.6?切片的漫游
16.3?5G無線網絡切片關鍵技術及實現原理
16.3.1?統一空口,支持切片
16.3.2?靈活切分和部署
16.3.3?支持和核心網的對接
16.4?5G傳輸網絡切片關鍵技術與實現原理
16.4.1?基于SDN架構的傳輸網子切片
16.4.2?基于FlexE技術,實現子切片彈性伸縮和低時延
16.4.3?支持多種切片隔離技術
16.4.4?網元節點虛擬化的技術
16.4.5?傳輸網子切片的安全隔離技術
16.5?切片以太網SE–FlexE(靈活以太網)技術
16.5.1?切片以太網要求
16.5.2?FlexE技術的概念及功能
16.5.3?FlexE技術的演進與發展
16.5.4?FlexE技術的標準
16.5.4.1?IEEE 802.3bs
16.5.4.2?FlexE2.0
16.5.4.3?FlexE支持高速率標準:200GE/400GE
16.5.5?FlexE技術實現網絡切片的原理
16.5.6?FlexE實現Client間物理隔離的方法
16.5.7?Shim時隙交換優化時延
?
模塊六:管理篇—5G端到端的切片管理架構與流程
本模塊主要介紹5G端到端的切片管理架構與流程。
17.?5G端到端的切片管理架構與流程
17.1?5G網絡切片管理需求分析
17.1.1?可視化切片編排設計
17.1.2?自動化切片部署
17.1.3?智慧化切片運營
17.2?5G網絡切片管理總體架構及管理功能
17.2.1?5G網絡切片管理功能
17.2.1.1?核心網子切片管理功能
17.2.1.2?傳送網子切片管理功能
17.2.1.3?無線網子切片管理功能
17.2.2?5G網絡切片管理總體架構介紹
17.2.2.1?網絡層
17.2.2.1.1?網絡切片管理NSMF
17.2.2.1.2?核心網子切片管理CN NSSMF
17.2.2.1.3?傳送網子切片管理TN NSSMF
17.2.2.1.4?無線網子切片管理RAN NSSMF
17.2.3?5G網絡網元的切片、部署與配置
17.2.3.1?核心網網元的切片、部署與配置(由MANO(包括NFVO、VNFM、VIM)及EMS共同完成)
17.2.3.2?傳送網網元的切片、部署與配置(由SDN-O、傳送網網管完成)
17.2.3.3?無線網網元的切片、部署與配置(由無線EMS和MANO(在CU/DU分離并支持虛擬化部署的情況下)實現配置與部署)
17.2.3.4?服務層
17.2.3.4.1?通信服務管理CSMF
17.3?CSMF/NSMF/NSSMF系統架構及接口協議
17.3.1?CSMF通信服務管理功能
17.3.2?NSMF網絡切片管理功能
17.3.3?NSSMF網絡切片子網管理功能
17.3.4?CSMF/NSMF/NSSMF接口協議介紹
17.4?5G網絡切片部署流程詳細描述
17.5?5G網絡切片質量管理實踐
17.5.1?5G網絡切片管理功能框架
17.5.2?網絡切片SLA管理
17.5.3?切片能力開放
17.5.4?切片設計
17.5.5?切片編排
17.5.6?切片運營
18.?5G網絡智能切片整體架構與交互流程
18.1?目標:網絡切片和智能化相關聯
18.2?5G網絡智能切片整體架構及組成
18.2.1?5G網絡智能切片整體架構
18.2.2?5G網絡智能切片架構的組成
18.2.2.1?租戶(運營商自身業務或第三方業務:如智慧交通、智能電網等垂直行業)
18.2.2.2?切片管理系統(包括網管和其他管理系統)
18.2.2.3?5G網絡切片智能分析系統
18.2.3?5G網絡智能切片架構與普通切片架構的差異
18.2.3.1?智能化分析模塊
18.2.3.2?對應的交互流程
18.3?5G網絡智能切片系統詳細交互流程
18.3.1?切片創建流程
18.3.1.1?租戶和切片管理系統進行切片SLA協商
18.3.1.2?切片管理系統和智能分析系統交互:進行切片配置資源分析
18.3.1.3?進行網絡切片資源配置:包括RAN子切片、TN子切片和CN子切片
18.3.2?切片運行流程
18.3.2.1?實時監控切片運行狀態的KPI
18.3.2.2?智能分析系統收集來自切片管理系統的網管數據
18.3.2.3?智能分析系統采用機器學習算法訓練業務體驗模型
18.3.2.4?表征業務體驗與數據源之間的關系
18.3.2.5?SLA調整及資源配置更新
18.3.3?切片更新流程
18.3.3.1?切片管理系統持續收到切片KPI數據、切片QoE數據
18.3.3.2?切片的初始資源配置無法滿足切片SLA要求
18.3.3.3?從需求源頭租戶側發起SLA變更
18.3.3.4?網絡智能調整切片資源
18.3.3.5?切片管理系統進行資源配置更新下發給各域
19.?案例:運營商5G網絡切片解決方案—5G SA Slicing Phase I
19.1?5G SA Slicing Phase I定位
基于3GPP切片標準,聚焦eMBB類業務切片,具備一定短時延能力,支持切片測試,孵化行業應用。
19.2?網絡切片—核心網
功能可定制的專屬虛擬核心網(SBA架構),使用3GPP切片標準流程選網(NSSF、NSSAI、單終端多切片),切片級KPI監控。
19.3?網絡切片—傳輸網
FlexE、信道化子接口、切片級KPI監控。
19.4?網絡切片—無線接入網
支持3GPP切片標準流程對接5GC、對接傳輸切片、切片KPI監控、5G QoS。
19.5?網絡切片—NSMF
切片模板設計、切片生命周期管理(開通、刪除、監控)。
19.6?網絡切片—CSMF
聯合行業客戶和運營商,三方基于具體切片項目聯合細化需求(比如行業客戶關注的:切片訂購、切片監控、切片用戶管理、切片計費等)。
19.7?終端切片—CPE/Smartphone
19.7.1?SA終端:支持單終端單切片
19.7.2?SA終端:支持單終端多切片
19.8?切片應用—eMBB類業務
?
模塊七:平臺篇—5G物聯網的平臺架構與技術原理
本模塊主要介紹5G物聯網的平臺架構與技術原理。
20.?5G物聯網平臺構成及關鍵技術介紹
20.1?5G物聯網平臺的構成
20.1.1?連接管理平臺(數據收集,設備管理, 業務編排等)
20.1.2?設備管理平臺(終端設備、終端SIM OTA、事件訂閱管理)
20.1.3?應用使能平臺(Portal,?API能力開放(行業、開發者),應用層協議棧適配,數據分析,應用生命周期管理)
20.1.4?云計算平臺
20.1.5?大數據平臺
20.1.6?人工智能平臺
20.1.7?區塊鏈平臺
20.2?5G物聯網平臺與5G物聯網終端的對接—南向接口
20.2.1?5G物聯網平臺與5G物聯網終端的對接方案
20.2.2?南向接口的主要功能介紹
20.2.3?南向接口主要功能—設備集成方案
20.3?5G物聯網平臺與行業應用服務器的對接—北向接口
20.3.1?5G物聯網平臺與行業應用服務器的對接方案
20.3.2?北向接口API的主要功能介紹
20.3.2.1?數據API(提供數據管理的能力)
20.3.2.2?設備API(針對設備管理進行抽象)
20.3.2.3?安全API(提供安全可靠的聯接)
20.3.3?北向接口主要功能—應用集成方案
20.3.4?Restful API接口與協議介紹
20.4?5G物聯網平臺的主要業務流程
20.4.1?北向注冊流程(應用服務器注冊)
20.4.2?業務發放流程(設備開戶)
20.4.3?南向注冊流程(設備注冊)
20.4.4?南向信息上報流程(信息上報)
20.4.5?控制信息下發流程(設備管理與控制)
20.4.6?案例分析:5G車聯網典型業務流程
20.4.6.1?車機注冊流程
20.4.6.2?設置AES加密流程
20.4.6.3?車機綁定流程-前裝車
20.4.6.4?車機鑒權流程-前裝車
20.4.6.5?數據上報流程-前裝車
20.4.6.6?命令下發流程-前裝車
20.4.6.7?刪除車機流程-前裝車
20.5?5G物聯網中臺的關鍵技術與融合應用
20.5.1?5G物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融合應用的目標
20.5.2?5G物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融合應用的思路
20.5.3?5G物聯網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融合應用的措施
20.5.4?5G物聯網與云計算融合應用的技術方案
20.5.5?5G物聯網與大數據融合應用的技術方案
20.5.6?5G物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應用的技術方案
20.5.7?5G物聯網與區塊鏈融合應用的技術方案
21.?5G物聯網平臺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深度融合的技術方案
21.1?5G物聯網平臺的基礎架構—云計算平臺架構與設計
21.1.1?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服務器、存儲器、交換機、網絡安全、負載均衡等)
21.1.2?平臺即服務—PaaS(云計算操作系統、中間件、插件、數據庫、大數據開發平臺、人工智能開發平臺、應用開發平臺、API接口等)
21.1.3?數據即服務—DaaS(數據清洗、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展示等)
21.1.4?軟件即服務—SaaS(面向行業應用的APP)
21.2?5G物聯網平臺的數據分析處理架構—大數據平臺架構與設計
21.2.1?大數據平臺架構及總體設計
21.2.2?大數據平臺與5G物聯網平臺的API接口
21.2.3?數據采集與數據清洗
21.2.4?大數據分析處理流程
21.2.5?針對行業應用的算法模型與算法匹配選擇
21.2.6?大數據挖掘與數據呈現
21.3?5G物聯網平臺的產業賦能架構—人工智能平臺架構與設計
21.3.1?人工智能平臺架構及總體設計
21.3.2?人工智能平臺與5G物聯網平臺的API接口
21.3.3?針對行業應用的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數學建模
21.3.4?針對行業應用的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算法匹配選擇
21.3.5?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實現產業智慧化運營的技術方案
21.4?5G物聯網平臺的產業鏈挖掘架構—區塊鏈平臺架構與設計
21.4.1?區塊鏈平臺架構及總體設計
21.4.2?區塊鏈平臺與5G物聯網平臺的API接口
21.4.3?適配行業應用的區塊鏈模型構建
21.4.4?區塊鏈適配行業應用的產業鏈挖掘技術思路
21.4.5?區塊鏈適配行業應用的產業鏈挖掘技術方案
21.5?5G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能力開放的典型場景和關鍵技術
21.5.1?5G物聯網網絡業務能力開放概述
21.5.1.1?電信業務能力開放
21.5.1.2?能力開放的價值
21.5.2?5G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能力開放的典型場景介紹
21.5.3?5G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能力開放的關鍵技術分析
21.5.3.1?METIS能力開放平臺架構
21.5.3.2?5G網絡能力開放平臺架構
21.6?5G物聯網平臺的應用開發環境與API接口介紹
?
模塊八:終端篇—5G物聯網終端與模組技術及指令
本模塊主要介紹5G終端與模組技術,常見模組的AT指令與LOG解析。
22.?5G物聯網的終端、芯片與模組介紹
22.1?5G物聯網終端介紹
22.1.1?5G物聯網終端組成架構(芯片、操作系統、驅動程序、協議軟件、OpenAPI、應用程序)
22.1.2?5G通用終端介紹(無人機、AR/VR、機器人、手機等)
22.1.3?5G行業終端介紹(可穿戴設備、車載設備、醫療器械、工業硬件等)
22.1.4?5G智能硬件介紹
22.2?5G物聯網傳感器介紹
22.3?5G物聯網芯片與物聯網操作系統介紹
22.3.1?5G的芯片架構
22.3.2?主流廠家5G物聯網芯片介紹(華為、高通、Intel等)
22.3.3?主流廠家5G物聯網芯片對比分析
22.3.4?物聯網操作系統介紹
22.4?5G物聯網通信模組介紹
22.4.1?5G的模組架構
22.4.2?主流廠家5G物聯網通信模組介紹(華為、高通、廣和通等)
22.4.3?主流廠家5G物聯網通信模組對比分析
23.?5G模組AT指令與LOG解析
23.1?5G模組AT常用指令介紹
23.2?5G模組AT更新指令介紹
23.3?5G模組AT指令的格式
23.4?5G模組AT指令的功能
23.5?5G模組AT指令的操作
23.6?5G模組AT指令調試與解析
23.6.1?上電檢查流程
23.6.2?查詢APN和IMEI
23.6.3?查詢連接狀態和信號強度
23.6.4?查詢模塊狀態
23.6.5?查詢附著與駐網狀態
23.6.6?設備創建與登陸
23.6.7?數據收發
23.6.8?設備注銷
23.6.9?設備端操作流程
23.7?LOG調試與解析
23.7.1?CGDCONT命令與LOG解析
設置5G PDU會話和其默認Qos規則的Qos流參數。
23.7.2?CGDSCONT命令與LOG解析
定義一條非默認Qos規則的Qos流。
23.7.3?CGCONTRDP命令與LOG解析
查詢已經激活的默認Qos流的相關信息。
23.7.4?CGSCONTRDP命令與LOG解析
執行命令用于向modem讀取激活的輔PDP上下文、或者讀取激活的非默認Qos流。
23.7.5?CGTFT命令與LOG解析
該命令用于給一個PDP上下文或者Qos流的TFT設置一個包過濾器(packet filter)。
23.7.6?CGTFTRD命令與LOG解析
用于獲取一條激活的PDP上下文或者Qos流的TFT信息。
23.7.7?CG5QOS命令與LOG解析
設置命令用于設置5G Qos參數。
23.7.8?CEUS命令與LOG解析
設置命令(AT+CEUS=...)用于配置參數。
23.7.9?C5GREG命令與LOG解析
5G網絡注冊狀態相關AT命令;設置命令(AT+C5GREG=<n>)用于設置MT是否開啟主動上報功能、或者設置主動上報的格式。
?